探訪緬甸難民營:一家十口擠在12平的帳篷里
20日凌晨,緬甸克欽獨立軍、德昂民族解放軍和果敢同盟軍等幾支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對撣邦木姐地區和木姐105碼貿易區附近多處軍方、警方哨所發起武裝襲擊。
今天是沖突發生的第三天,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了位于云南德宏州芒市芒海鎮的一處難民營采訪,讓更多人看到戰火下,難民的生活現狀。
46歲緬北農民帶了一百多名難民來到中國
戴著一頂牛仔遮陽帽的保山,坐在云南芒市芒海鎮的一個處所里,這里是他和諸多難民們臨時的居住地。
三天前(20日)的下午,保山帶著一百多人,帶著鍋碗瓢盆等緊要的生活用品,從界河那邊走了半個小時到了中國境內。
保山說自己是一個本分的農民,由于緬北戰事再起,“大家都嚇得往中國跑,覺得這里很安全?!?/p>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芒海鎮一處難民安置點看到,這些中國民政救災用的帳篷都提供給了這些難民所用。
一位難民坐在地上,望著河對面發呆,他說他的家就在對岸不遠處。
孩子們在一旁天真的玩著,不少家長對著對面高山下的建筑群指指點點——那里是他們的家。不過這幾天,戰火在他們的故土燃燒,“就在今天上午,直升機、轟炸機、大炮,不停的響,大家都在界河這邊看?!?/p>
保山有三個孩子,他指著最小一個才7歲的孩子說,他們一家人沒有人當過兵,也從來沒想到過家園被戰火燃燒。
保山家的女人們和其他逃難的女人們帶著孩子圍在寬闊的院落中吃著晚飯,咸菜、萵筍絲等簡單的幾樣菜,在他們旁邊的一個背簍里,里面還裝著幾個盛菜和盛飯用的盆子。
“聽說打仗了,當兵了來了,我們就開始跑,就帶了這么點東西,還有一點大米”。一個難民說,恐慌的心情掩蓋不了他們當時內心的懼怕。
進入冬季的勐古河并不寬,只有10多米,也不深。很多難民都是通過這條流淌在中緬邊境的河流越境而來。
保山說,他當時就是通過這條河,帶著100多個人跑到中國來的,“我們需要安全,直到進入中國境內,我們才感覺到了踏實?!?/p>
難民們聽著槍聲,望著對面的家,“有家不能回”。
晚飯后,中國邊民孔恩崆走到保山他們居住的處所,這個49歲的景頗族漢子指著對面說,這幾天接連打仗,炮聲隆隆的,弄得大家都擔心,還好這里沒有人因流彈而受傷。
孔恩崆認為,過到中國來的難民都是“自己人”了。
“中國政府很關心難民,給他們提供吃的、住的,一切安置的都很好。像我們這些本地的邊民,更應該像兄弟姐妹一樣對難民,難民是朋友。這是我的感想,真實內心話?!笨锥麽钦f,他為中國政府感到自豪。
一家十口擠在一口12平米的帳篷里
在距離中緬邊境500米左右的一處空地上,十幾座臨時搭建的帳篷組成的難民營成為了緬甸勐古部分難民臨時的家。
據芒海鎮的居民介紹,芒海鎮與勐古僅有一河之隔,所以發生軍事沖突后,很多勐古人都逃到芒海鎮了。
在難民安置點,這家人正在吃晚飯。
22日晚上19點42分,站在難民營的警戒線里,偶爾還能聽見不遠處傳來的槍炮聲,而每當爆炸聲響起,都會引起難民營小小的騷動?!安恢勒l家又被誤傷了?!庇腥诵÷曕止局?,但除了面對財產的損失,更多的難民希望能早點結束這場軍事沖突。
今年40多歲的緬甸人楊怡萍(音)是一名家庭主婦,她帶著一家老小已經到難民營2天了?!拔覀兗依镉?0口人,其中有5個孩子,20號我們就都過來了?!睏钼几嬖V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自己的家就在河對岸,但是現在不敢回去?!疤膳铝?,槍和子彈不長眼睛?!?/p>
據楊怡萍介紹,目前中國政府提供給自己的帳篷空間有12個平米左右,剛好夠全家老小住在里面。
“晚上有些冷,不過我們過來的時候帶了些毛毯,鋪在帳篷里也算是剛剛好?!睏钼挤Q現在難民營里偶爾會有人來賣糕點和其他食物,不過吃飯主要還是自己做。
隨后,楊怡萍向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展示了她為全家人準備的晚餐,除了剛剛蒸好的白米飯外,還有蒸雞蛋和咸菜?!艾F在這個情況,能吃上熱乎的飯,就感覺很好了?!?/p>
晚飯時間,小孩們在吃晚飯。
在芒海鎮難民營現場,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還注意到,除了衣服和被褥,有些難民還準備了柴火御寒。不過相比較早有準備的逃難者,今天剛剛抵達的人就顯得很狼狽了。
“我是今天才剛剛趕過來的?!奔磳⒛隄M50歲的楊尚(音)是22日才抵達難民營的?!爸斑@里沒打過仗,真的太嚇人了?!?/p>
據楊尚回憶,之前緬甸也發生過武裝沖突,不過戰火從來都沒有燒到過勐古。
“剛開始聽說打仗了,我真沒想太多?!辈贿^隨著楊尚的鄰居和親戚陸續撤離勐古,她自己也坐不住了?!凹依锩嫫渌硕际窍茸叩?,我最后離開的家,把家里面鎖得嚴嚴實實?!?/p>
對于何時才能回到自己的家,楊尚表示,現在只能看什么時候能和平解決了。
在難民營里,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還注意到,偶爾會有芒海鎮的居民來這里看望親戚,而每個人來串門的人,都會順手帶上一些食物或是御寒的衣物。
“現在只有孩子能開心的笑著打鬧了?!泵⒑f傄幻用穹Q。
勐古河邊上的河岸亭被子彈擊中。
新聞現場:
緬北戰事膠著炮聲不斷 難民在中國獲妥善安置
“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那邊局勢很不穩定,還在打仗,炮聲不斷?!痹诰嚯x云南芒市芒海鎮還有35公里處,一隊正在進行檢查的邊防官兵對再三叮囑。
這也就意味著,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將從此路真正進入邊境,直擊緬北戰爭以及戰爭帶來的系列問題。
這是一座座由高山構成的峽谷,在接近芒海鎮時,已有不少人站在公路邊盯著下面的集鎮進行觀察,“今天打了一天了?!?/p>
硝煙味道漸重,芒海鎮上遍布著警察和武裝警察。
一個由5個人構成的家庭,正匆匆的抬著剛煮好的米飯,背簍里背著被子匆忙趕往難民營地。
芒海鎮的難民安置點由中國民政部門的救災帳篷構成,分為四列,這里可以容納數百人。
這些難民安置點里的難民們,臉上很少有笑容——孩子除外。
中緬邊境的勐古河,十來米的河道,隔著“兩個世界”。
在中緬邊境的勐古河上由一座橋連接著兩個國家,不過橋頭的店鋪早已關門,橋上空蕩蕩的空無一人。
“沒打仗之前,這里不是這樣,很多緬甸的孩子在芒海鎮上學,很多緬甸人到芒海鎮去購物或走親戚,真的像鄰居一樣?!币粋€難民說。
據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顯示,目前緬甸的戰爭雙方已是膠著狀態,多名匿名人士稱,這可能是雙方正在積蓄力量,尋找新的時間點,“會打出個結果來的?!?/p>
記者在難民營采訪難民。
記者手記:
緬北連年戰爭不斷 民眾難寧靜
自2009年緬甸果敢戰爭以來的7年,緬甸北部局勢變幻莫測,戰事不斷。
當年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首次參加戰爭報道,在中國南傘鎮的最南端,直擊了前方三五十米的激烈槍戰;并多次連線果敢特區主席彭家聲,彭雖然每次都說有足夠的打贏信心,但最終敗北。
7年以來,緬甸北部沖突不斷,武裝力量也開始抱團——從一個特區擴展到了聯軍。
包括此次戰事在內的頻繁沖突的背后真實原因到底是什么,在記者兩次的采訪中,緬甸北部的難民們說不清楚。
不過有一點毫無疑問,武裝沖突暴發后,緬甸北部居民都會選擇同一個路徑——到中國來,他們認為這是最安全,也是最有保障的。
果敢戰爭期間,記者看到這些難民獲得了中國政府的妥善安置,戰爭之后,在中國口岸,中國邊防人員幫助他們過境。
此次武裝沖突期間亦然,在記者正處的難民安置點中,難民們都獲得了妥善安置。記者采訪期間,遇到幾個芒海鎮九年制學校的初三年級的學生,這些學生不少都來自緬甸北部,他們在中國接受著良好的教育。
雖然從早到中午,直升機、轟炸機不停的在緬甸北部盤旋,地面上的炮聲隆隆,但在下午消停了很長一段時間。
夜晚來臨,從7點多之后的一個多小時內,記者身后不足千米之處的緬甸北部再次響起幾聲炮聲。
這個夜晚并不安靜。
戰爭不是難民們想要的,他們也不想讓自己淪為戰爭難民。(記者/郎清湘)
記者在做現場直播。
聽著炮聲入睡的緬北難民們
這是緬甸北部軍事沖突發生的第三天,初冬的陽光仍舊懶散的投射在芒海鎮和勐古交界的勐古河上,這條河是中國和緬甸的國界,也是難民們淌河到中國之路。
住在芒海鎮難民安置點的難民們告訴我,很多年過半百的人都沒有經歷過戰爭,這是第一次。
很多人臉上都寫滿了焦慮,他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能回家,也不知道自己的家會變成什么樣子,更不知道和平會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到來,還是說和平只是暫時?;鸬囊粋€決定。
22日晚上7點多,剛剛安靜了兩個小時的河對岸又響起了爆炸聲。
晚飯后,難民們聚在一起聊天。
“沒事兒,只是機槍聲,沒有放炮?!币粋€蹲在難民營警戒線里的年輕人對我笑著說,離這兒挺遠呢,(流彈)打不過來。
在他的笑容里,我能感覺到一種無奈,從警戒線到河對岸最多也就700米的距離,但他面臨著有家難回的局面。
在采訪中,我問過幾位采訪對象同一個問題,你們想家嗎?
但是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們的答案是現在難民安置點挺好的,有吃有喝,最主要的是這里很安全。
隨著夜幕降臨,難民安置點的燈光開始逐漸熄滅,喧囂的難民安置點開始歸于平靜和夢鄉。不知道他們在夢境中會不會夢見,和平到來的那一天。
晚上8點,一聲巨響聲傳來,對面炮聲又響了起來,難民安置點中很多人將臉扭向自己的故土,除了黑暗中的點點燈光,已是漆黑一片。(記者/曲鴻瑞)